民建湛江市委会史

管理员
2011-03-10

民建湛江市委会史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1945年12月16日于四川重庆成立。     中国民主建国会湛江市委员会,是民建的一个地方组织,1957年6月19日在湛江成立。 发  展  概  况    一、建立地方小组到成立市委会    1953年5月3日,由广州调来支援湛江城建工作的吴铮、李祥峰、余有林、张钜良等四位同志,组成民建湛江小组,这是直属于民建广州分会领导的一个基层小组。不久,又从广州调来郭瑞珍、郑文藻两人加入小组。1956年3月,民建广州分会先后发展了柯景仁、周炳良、林励华、陈基、陈文翰、蔡挺生、郑鹤鸣、魏纪成、李越劲、邓瑞明、李华等11人入会,并将他们的组织关系转到民建湛江小组。1956年4月,成立民建湛江支部。蔡挺生任支部主任,吴铮任副主任,林励华任支委。当时会员总数17人。支部成立后,积极推动会员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工商经济界骨干分子入会。经过近半年努力,会员发展到53人。1956年9月,成立民建湛江市筹委会,筹委会由17人组成,蔡挺生为筹委会主任,吴铮为副主任。随即,建立机关办公室,调入专职干部,继续发展会员和积极筹划民建湛江市委的成立工作。1957年6月19日,民建湛江市第一次会员大会在霞山召开,当时会员总数89人。大会选出民建湛江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会由17人组成,蔡挺生当选为主任委员,吴铮、林励华、郑佐廷为副主任委员,柯景仁为副秘书长。委员会成立后,着手建立和健全基层组织,先后成立了工业、商业、服务业、机关、联合、纺织、百货等八个支部。    二、开展反右斗争和整风运动    民建市委成立不久,全国开展了反右斗争运动。由于民建会和工商业联合会(简称两会)会员均以工商业者为主体,并又承担着组织推动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共同任务,两会领导班子组成人员交叉兼职的具体特点,为加强工作合作,统一步伐,两会中央协商决定成立协作委员会。根据两会中央指示,1957年成立了市两会反右工作委员会,领导两会开展反右派斗争。由于受左的思潮的影响,反右斗争严重地扩大化了,致使民建市委委员有10人,会员有12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此后,根据两会中央关于推动工商业者进一步开展自我改造大跃进运动部署的要求,1958年3月,成立了市两会整风工作委员会,组织两会成员开展一般性的整风运动。随后,市两会整风工委会进一步筹建工商界农场,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会员到农场进行政治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世界观改造。后把农场转让,用转让款建成现在人民大道南21号这栋办公大楼。自反右斗争开始,市两会机关进入了合署办公,统调干部的新格局。    三、二至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反右、整风运动结束以后,1958年8月25日,民建湛江市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赤坎举行。大会选出了民建湛江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会由13人组成,魏纪成当选为主任委员,黎爵为副主任委员。当时会员67人。会后,把原有的八个支部合并改组为霞山、赤坎两个综合支部。    1961年10月5日,民建湛江市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与市工商联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赤坎联合举行。大会审议了民建湛江市第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选出了民建湛江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会由11人组成,魏纪成当选为主任委员,黎爵为副主任委员。    1963年4月20日,民建湛江市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市工商联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赤坎联合举行。大会选举新的领导集体,选出民建湛江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会由11人组成,魏纪成当选为主任委员,黎爵、陈基为副主任委员。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和人民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巨大的损失,党的统一战线也遭到严重破坏。这时期,市两会的办公楼被强占,牌子被砸烂,机关工作人员被下放劳动,组织瘫痪,被迫停止活动,不少会员在政治上受到不公平的对待。面对浩劫,广大会员没有动摇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经受住这场严峻的考验。    四、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开创了拨乱反正的新的历史时期。1978年12月8日,中共湛江市委邀约了市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开会,宣布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此后,各民主党派相继成立临时工作领导小组。民建市委临时工作领导小组由魏纪成任组长,陈基、邱礼泉任副组长,领导恢复组织活动。此期间,恢复赤坎、霞山两个综合支部,开展会务活动;协助中共市委纠正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会员20人;推选柯景仁同志为代表,出席民建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推选魏纪成、柯景仁、邱礼泉、屠之华、李越劲、李祥峰、吴乐梅等七人为代表,出席民建广东省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魏纪成被选为民建广东省第一届委员会常委,柯景仁被选为委员。    1980年8月24日,民建湛江市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市工商联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霞山联合举行。大会选出了民建湛江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会由11人组成,林励华当选为主任委员,柯景仁、魏纪成为副主任委员。同年,增选邱礼泉为副主任委员。会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指引下,以民建全国三大和全国工商联四大的“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为指导,把本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这时期,民建市委继续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各项政策,被错划为右派尚未纠正的2名会员也得到纠正,至此,被错划为右派的22名会员全部得到纠正。1983年8月,推荐柯景仁为代表,出席民建全国第四次代表大会。林励华被选为民建中央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84年2月,推选魏纪成、柯景仁、李越劲、朱巨、邱礼泉、郑永源、林德荣、梁少川、陈德良等九人为代表,出席民建广东省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魏纪成被选为民建广东省第二届委员会常委,邱礼泉、郑永源被选为委员。    1985年4月3日,民建湛江市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市工商联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霞山联合举行。大会审议了民建湛江市第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了新的领导集体。选出民建湛江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会由14人组成,林励华当选为主任委员,柯景仁、魏纪成、邱礼泉为副主任委员。应邀参加大会的有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宣传部等10多个单位的领导共28人,还有港澳来宾41人,这是改革开放后的一次盛会。    1985年12月16日,民建成立四十周年,本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1988年7月13日,召开会员大会,增选了李俊民、林冠棠、钟鹏、陈伟雄、冯土兴等五人为民建湛江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为实现本会的新老合作交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8年5月,推选柯景仁为代表,出席民建全国第五次代表大会。林励华被选为民建中央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8年6月,推选林励华、邱礼泉、林德荣、陈洪怡、陈成玉、李增勋、李俊民、林冠棠、陈伟雄、冯土兴、苏雄飞等11人为代表,出席民建广东省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邱礼泉被选为民建广东省第三届委员会常委,林冠棠、李俊民被选为委员,林励华被聘为顾问。    这期间,老一辈民建市委领导蔡挺生、魏纪成先后病逝。他们为开拓会务和发展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业绩永远载入市会的史册。    五、七至八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1990年4月12日,民建湛江市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霞山举行。出席代表18人,代表会员141人。大会审议了民建湛江市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选出了民建湛江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会由17人组成,林励华当选为主任委员,柯景仁、邱礼泉、林冠棠为副主任委员,冯土兴为秘书长。    1993年5月27日,民建湛江市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霞山举行。出席代表85人,代表会员163人。大会审议了民建湛江市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选出了民建湛江市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会由16人组成,林励华当选为主任委员,柯景仁、邱礼泉、林冠棠为副主任委员,冯土兴为秘书长。    民建湛江市委成立三十八年来,先后有2人当选为副市长,1人当选为市人大副主任,6人当选为市政协副主席;被选为历届省、市、区的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政协委员、政协常委的共有209人次;被聘为特约“四员”的有7人。他们在参与地方大政方针的协商和事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本会成员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了不少的成绩,赢得一个又一个光荣称号。据不完全统计,被国家保密局授予先进工作者1人,事迹被载入《全国图书发行工作者》的2人,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1人,省双文明职工2人,市“三八”红旗手3人次,市先进工作(生产)者15人次,系统(单位)先进工作(生产)者50人次;两会(民建会、工商联)全国先进个人5人,民建全国先进会员4人,省先进会员7人,市先进会员90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8篇,市级刊物发表论文41篇,获省、市优秀论文奖18篇。    至1995年11月止,本会共有会员210人,基层支部8个,小组1个。有高级职称11人,中初级职称127人;有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文化49人,专科中专文化106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29人。参  政  议  政    民建湛江市委认真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为我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90年,组织会员开展对商品流通领域若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关于商品流通中当前若干问题的情况反映》的调查报告,受到民建省委的好评。91年,对我市“三资”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调查剖析,写成《进一步改善我市对外开放的软环境,促进“三资”企业的发展》的提案,以本会名义在市政协年会上发言,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随后,又组织力量对我市供销系统的现状进行调研,写成《增强供销社的活力,发挥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的调查报告,受到有关部门的赞扬。92年,针对我市货物进出口管理混乱和港口利用率低的情况,我们组织人力走访市口岸办、海关、港务局、商检局、外贸局等10个单位进行调查,写成《改革货物进出口管理方式,促进我市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利用港口优势,加快湛江经济发展》两份提案,分别递交市政协、市人大,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93年后,对我市发展滞后而颇具潜力的船舶工业和石化工业进行调研,分别写成了《大力发展湛江船舶工业》和《应迅速发展我市石化工业》两份提案,并以市委名义在市政协年会上发言,均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还有针对我市城市建设、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就数以百计。从90年起,本会还建立了“议政日”制度;编印《咨询与建议》内部刊物;93年成立本会“参政议政委员会”,不断把参政议政工作引向深入。 为 两 个 文 明 建 设 服 务    民建湛江市委积极发挥成员主要是由经济届人士组成的优势,竭力为经济建设、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981年恢复活动后,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林励华、陈基、关兴业三人代表市两会出席大会。此后,咨询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并得到不断的推进。1981年4月,在中共湛江市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借用市工商界生活互助金4万元作启动资金,创办“湛江市工商联络服务公司”,由会员主持业务,经营中药材出口业务。1983年5月,市两会成立经济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领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培训服务工作,还开展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咨询服务活动。会员陈日福、朱巨先后被评为两会全国“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培训办学”先进个人,并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经验交流会,介绍经验。此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咨询服务活动近百人次,接受和提出咨询项目近百个,介绍洽谈合资项目10个,协助引进外资约555万美元,创外汇956.2万港元,引介创汇1243万港元。还开办了“工商管理和技术培训班”等,共为社会造就各种专业人才2300人。    1990年后,由于形势的发展,本会为社会服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咨询培训工作转到为适应深化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上来。91年,本会发挥翻译人才的优势和为适应湛江对外开放的需要,创办了“湛江市民建外文翻译服务部”,这是我市首家经工商税务登记注册的翻译机构。四年多来,共为社会各届翻译各种外文资料约70万字、表格180多份,派出陪同翻译20人次。91年,本会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开展为“质量、品种、效益年”献计出力活动,会员们立足本职,积极提建议,献良策,办实事,作贡献,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92年,在中共十四大的精神鼓舞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本会协助会员自筹资金,创办了“湛江建贸公司”和“金利来专卖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时期,还举办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股份制和股票投资”等知识讲座,以及举办日语学习班、财会班等,共培训外语人才和财会人才2000人次。 (以上简史由本会老领导邱礼泉同志于1997年执笔完成) 消息来源:湛江民建

分享